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社區介紹~樟腦寮與腦炊

大家好,我是六年甲班周佳燕,我是四年甲班陳謙易。

樟樹是南投的縣樹,南投縣內有很多的樟樹,集集的綠色隧道就是由樟樹形成的。大家在長福國小的遊戲器材區也可以看到很多樟樹。樟樹可以用來提煉樟腦油,樟腦油的功效很多,提神醒腦和防蚊是最常見的用途。
清朝的時候,客家人來到國姓開墾,以種植樟腦、香茅和甘蔗維生。
這裡要介紹的是提煉樟腦油的蒸餾器和提煉樟腦油的方法。
年輕的樟樹不適合提煉樟腦,30年以上的樟樹才適合提煉樟腦油,砍下來的樟樹要先刨成一條一條絲狀的碎片,從鍋爐的上方放進去塞滿,再開始提煉樟腦油。
這個鍋爐分成上下兩個部份,上面放樟樹的碎片,下面是水鍋。水鍋的下方是燃燒室,提煉樟腦油的時候,要放木頭進去燒,讓水的溫度要維持在攝氏100度。
樟腦油和水被蒸發出來之後,會從上方的孔洞流進鐵管,經過一個特製的冷卻管,流進油水分離桶。
大家想看看,油和水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呢?(等大家猜)
沒錯,油會浮在水面上,油水分離桶就是利用這樣的道理把樟腦油和水區分開來的。分離出來的油是樟腦油,分離出來的水也可以用來洗澡或是洗衣服。
熬一鍋樟腦油要12個小時,所以,一天只能熬一鍋。一鍋最多可以熬出7-8公斤的樟腦油。如果提煉的是比較嫩的枝幹,可能只煉出1-2公斤
這個鍋爐除了提煉樟腦油,也可以用來提煉香茅油。
 (讓大家看看鍋爐,上方是放樟腦的地方,下方的門打開可以看到水鍋,最下面的燃燒室也可以看看)

社區介紹~砲台和水長流溪

大家好,我是五年甲班的周俊宏,我是四年甲班的傅姿璇,這是社區巡禮的最後一個點,我們要介紹的是「水長流溪」和「砲台」。

剛剛在槍櫃那裡,文傑哥哥跟大家介紹過,清朝政府在這一帶設隘勇線,建槍櫃和砲台,赫阻原住民出草。
這座砲台並不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只是根據這件事仿做的。從前的砲台很簡單,但是很重,通常會設在視野良好、居高臨下的地方。

水長流溪是台中和南投的縣界,溪的這邊是南投縣,溪的那一邊是台中市的新社區和和平區。
水長流溪從前不叫水長流,叫做「水冇流」,「水冇流」是客家話,是水不流的意思。
據說,早期河谷在這一段有一個斷層,水流到這裡就流進斷層裡,從長福到長流這一段完成沒有溪水,所以叫做「水冇流」,後來,斷層裡的水填滿了,就有溪流了,所以又改叫「水長流」。
水長流溪也是撿石頭的人很喜愛的一條溪流,這裡最多的是「黃龜甲石」,石頭上有龜殼一樣的裂紋,很特別,此外,也有「黑龜甲石」和「石膽」。不過,現在已經不太好撿到漂亮的石頭了,只有颱風之後才比較有人來找石頭。

社區介紹~槍櫃

大家好,我是六年甲班的李文傑,我是四年甲班的張曉晴,我們要介紹的是「槍櫃」。

長福這裡曾經是泰雅族的獵場,後來,漢人來到這個地方開墾,以提煉樟腦和香茅油維生,兩個族群經常在這一帶發生爭執。
在這些爭執裡,客家人有政府的支持,佔了優勢,但原住民的出草也會造成客家人的傷亡。因此,清朝政府在這一帶設置三條隘勇線,在山上設置槍櫃和砲台,赫阻原住民出草。
 這間槍櫃不是古時候留下來的,是陳爺爺從九二一地震倒塌的「土角厝」中撿拾完整的「土角」回來重建的。
土角是用比較黏的土,加入水和一段段的香茅草,攪拌後讓牛踩出黏性,再放入模子裡做成的。別的地方在土裡混入的是稻草,這個地方因為產香茅,就地取材,所以混的是香茅草。
槍櫃的屋頂先用剖半的竹子上下交叉搭好,再蓋上稻草。上下交叉搭建,既可以排水,又不會漏雨,是古人的智慧。
槍櫃牆壁中間有一個小孔,是用來架設槍枝的。
 有興趣的人可以進去看看,不過,要小心蚊子。

社區介紹~香菇寮

大家好,我是五年甲班的陳怡安,我是四年甲班的湯柏賢,我是四年甲班的李彥霖,我們要介紹的是香菇寮。

香菇寮是種植香菇的地方,請大家先抬頭看看,周圍是不是都是黑色的網子,而且有點潮溼?這是因為香菇不喜歡太陽,比較喜歡陰冷潮溼的關係。
種香菇有兩種方法,早期的人們在一段一段的樹幹上打洞,把菌種放進去,上臘固定,讓香菇慢慢長出來。這種在樹幹上種出來的香菇,叫做「柴菇」。
現在的人種香菇,大部份是用這種「太空包」。太空包裡面主要的成份是木屑;想種香菇,就放進香菇的菌種,想種珊瑚菇,就放珊瑚菇的菌種,再用棉花塞起來。
太空包做好之後,要先放置四到五個月培菌,培菌時間的長短,要看氣候決定。等菌絲長滿整個太空包,把太空包上緣切開,幾天之後,菇就會長出來。在菇開到最大最美的時候,就可以採收了。
採收後,太空包要澆水保持潮濕,再翻過來倒蓋,蓋包,一個晚上之後,再翻回來,翻包。經過蓋包和翻包,隔個2天,就可以看到香菇又開始冒出來。
像這樣,採收、灑水、蓋包、翻包,再採收、灑水、蓋包、翻包……,一個太空包至少可以採收三次,運氣好的話,可以採收六、七次。
不再長香菇的太空包,可以把裡面的木屑倒出來,和在土裡當肥料。如果把這些木屑堆成小堆,獨角仙和鍬形蟲也會在裡面產卵,讓小寶寶在裡面成長。

社區介绍~剪檳榔

大家好,我是六年甲班的楊于萱,我是四年甲班的劉泓益,我們要介紹的是剪檳榔的地方。
請大家先往那兒看,那就是檳榔樹。
再看看對面的山,一大片都是檳榔。
台灣很多地方都有檳榔,各地檳榔成熟的時間不太一樣,所以除了暑假之外,幾乎整年都有檳榔可以剪。
 成熟的檳榔,會先請工人用很長的刀一大叢一大叢割下來,用貨車載到剪檳榔的地方。
剪檳榔的人,會用很銳利的剪刀把檳榔一顆一顆剪下來。因為檳榔的莖很硬,所以剪檳榔要用這種很銳利的花剪,不但剪久了會很累,不小心剪到手的時候,也會流很多血,也因此,剪檳榔的人通常會戴著手套。
剪檳榔通常隔天進行,很多沒有固定工作的媽媽和阿公阿媽都會來剪檳榔。雖然剪檳榔的工作不難,但是工作時間很長,收入也不高。請大家猜猜看,剪100顆檳榔可以有多少收入?(等大家猜)
檳榔剪好之後會用機器分級和數數,包成一包一包之後,再送出去賣。檳榔分成很多等級,纖維細緻的口感比較好,價錢也比較高。
剪下來的檳榔咀嚼後有一種清香的味道,可以提神。如果大家看到嚼檳榔之後嘴巴會紅紅的,還會吐出紅色的汁液,那是因為在檳榔裡面夾了別的東西。
雖然吃檳榔真的對健康不太好,但檳榔是長福這個地方很多人的經濟來源。

社區介紹~梅子工廠

大家好,我是四年甲班的陳佳妘,我是四年甲班的楊珮欣,我們要介紹的是梅子工廠。

梅子成熟的季節是每年的三月到六月。
南投縣有很多梅子,在長福,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梅子,除了家裡自己做的梅子之外,也可以在工廠大量加工生產。這裡就是一間梅子工廠。
大家先看這一台機器,這是把梅子分級的機器。收回來的梅子倒在這上面,大的梅子會留在最上層,小的梅子會從圓洞掉下去,於是,梅子就會按照大小分開來。
這一台是攪鹽的機器,把梅子和粗鹽放進去,經過攪拌,梅子會破皮,也會變軟,苦水容易流出來。
因為梅子裡面有苦水,做成成品會苦苦的,比較不好吃,所以拌過鹽之後還要經過漂水的動作,用流動的水把梅子裡的苦水帶走,如果要認真去除苦味,漂水的動作要經過一整個晚上。不過,如果喜歡酸一點的梅子,也不要漂洗得太久。
漂洗後的青梅要撈出來瀝乾,也可以裝在紗袋裡用脫水機脫水,就可以做最後的加工了。
醃漬的最後一道手續,就是放進煮好的糖水和不同口味的配料,紫蘇梅、桂花梅、南薑梅,就是在這時候決定的。
這是一般Q梅的作法,如果大家要吃的是脆脆甜甜的脆梅,必須用清明節之前採收的青梅來做,最後一道手續也複雜許多,要換三到五次的糖水才能完成,而且不能久放。

社區介紹~客家文物館

大家好,我是六年甲班的劉日誠,

我是四年甲班的吳芊慧,
我們要介紹的是客家文物館。
這個客家文物館是長福社區前任理事長陳爺爺建立的。
十幾年前,陳爺爺覺得應該要建立一間文物館,收藏這裡的東西,讓大家都可以知道國姓鄉的故事,於是把不再養雞的雞舍整理之後,收藏以前的農具和家庭用品,做成這一間文物館。
這裡面有早期的生活用品、農具、製漆工具、裝樟腦的錫桶、一些古時候的文書資料和招牌。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介紹的是這個石碑。這個石碑傳說是鄭成功的軍師劉國軒在明朝的時候帶兵討伐當時的大肚番,在國姓地區屯墾,撤兵時留下的碑,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後來寫《台灣通史》的連橫先生來到國姓的時候,看到這裡的風水很好,是一個龍穴,如果葬在這裡,會為後代子孫帶來好運,於是他把自己的衣服葬在龍穴裡,希望他的子孫能有福氣。
因為《台灣通史》裡面有記載,所以之前有很多人想找這個石碑,可是大家都找不到。聽說,陳爺爺是在一個豬舍裡找到的,原來,這個石碑被不知情的人拿去鋪豬舍的地板了。
這個文物館裡還有很多文物,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耆老說故事

社區假日活動搭我們的校慶辦理,除了農特產品展,還有「社區五四三」的活動做耆老講古。
沈理事長說還沒有決定要請誰講,我根據小朋友《阿公阿媽的超級檔案Ⅱ》中訪談的結果提出耆老人選提出建議,拜託社區邀請日誠的阿公,劉瑞景村長來講,也告知社區將會配合我們的服務學習計畫提出關於社區的問題。

根據社區邀請的名單,列出小朋友在資料蒐集上不足/不確定的問題,讓小朋友提問。
也是惠冠分配得宜,耆老們講完後,小朋友一個接一個提問,看起來真的很熱絡。

劉瑞景村長
長福地區的人是從哪裡來的?什麼時候來的?客家人多不多?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五十六、七年的時候來的,
苗栗、東勢

長福這裡從前有沒有提煉樟腦?還有之前留下的東西嗎?
長福的山上都是樟樹,有樟腦寮
地名有頭櫃、二櫃…,就是防守用的槍櫃

長福這裡的客家人和閩南人各自做些什麼(種什麼?做什麼?)
種香蕉、雜種,檳榔(金瓜)

林秀吉先生
為什麼長福這麼小的一個社區有三個土地公廟還有一座受聖宮?
一鄰或兩鄰就會有一間土地公廟

賴月姬女士
長福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景點?
金仔坑
長福有哪些有故事的地點?
長福有哪些特別的動物?活動在些地方?
有191種蝴蝶(全台有420種),
河洛嶺有台灣藍鵲、藍腹鷳



日誠爺爺(劉老村長)

林秀吉老先生

欣瑩姑姑(賴月姬女士)

相關報導

樟腦的戰爭 國姓耆老講古
長福國小校慶 聽耆老說故事
長福國小校慶 展現客學習成果(與耆老說故事無關)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客家焗腦工人

焗腦與國姓客家人



早年,樟腦是塞璐珞、醫藥、無煙火藥、香水……的重要原料,用途廣、價值高。曾經,臺灣樟腦產量佔全球46%,世界第一,被稱為樟腦王國。


早年樟腦開採集中在臺灣北部,清朝末年開始移到中部地區,臺灣的樟腦產業就幾乎都是由客家人擔任的,臺灣客家人的分布與樟腦開採的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隨著樟腦的開採,客家人慢慢遷移到有樟樹的地方,也出現了南庄、北埔這類客家人聚集的沿山鄉街。國姓地區也有很多客家人是這樣來的。



由於開採樟腦必須進入屬於原住民的山林,開採提煉樟腦的漢人常與原住民發生衝突,於是,官方准許,民間私有的隘墾區、隘勇線就跟著出現了。


 
日治時期,要當一個焗腦工人必須經過考試,能靠鼻子分辨樟樹種類的人,才能拿到「腦丁」牌。腦丁的待遇比農人好很多,也不用當兵。




提煉樟腦的過程相當辛苦,也需要很多的工具和人力。


適合用來提煉樟腦的樟樹最好是五、六十年以上的大樹,臺灣的大樟樹在樟腦產業下一度快速消失。砍下來的樟樹要先刨成細片,才可以用來提煉。



刨好的樟木細片放進樟腦灶中焚熬蒸餾。在這個過程裡,控制溫度的火和調節溫度的水都是很重要的。

勤勞的客家人在開採樟腦之外,也在當地種植其他經濟作物,也有不少人就地定居下來,因此,樟腦的開採史可以說就是內山的開發史。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